返回新闻列表

『委员风采』于海平:践行绿色发展 守护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5-03-05 10:2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国家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莱西市有这样一位政协委员,坚持创新引领,实干担当,以拳拳之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守护绿水青山为己任。他就是市政协委员、青岛碳中和经济联合会副秘书长、青岛领军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海平。

001.jpg


盘活资源,坚持低碳发展之路。莱西市南墅镇,素有“中国石墨看山东、山东石墨在南墅”之说。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转型,历史遗留下的石墨尾矿固废堆积,不仅恶化环境,侵蚀土壤,还产生粉尘污染大气。但在于海平的眼里,这些石墨尾矿并不只是“生产垃圾”,恰恰正是有待开发的“宝藏”。


解决大宗石墨尾矿固废并不是一件易事,起初于海平也面临着技术应用、产业落地、部门协调等多个难题。但他敢想敢干,义无反顾地带领团队持续调研全国各省市的产业布局及政策方向,与行业前沿的企业、协会、院校、专家建立合作交流,决心将“他山之石”化用到莱西的建设中,探索出一条属于莱西的低碳发展之路。


心有所向,方能行远。2021年-2024年,于海平任山东领军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法人、总经理期间,一次次的实地勘察、交流论证,于海平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从源头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从政策金融到人才产业的多角度、全面化低碳发展方案,为莱西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依据。他将方案转化为实践,主导建设了莱西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总占地面积600亩,总投资20亿,年处理尾渣量150万吨、年处理建筑固废量100万吨、污泥处理量30万吨,将包括石墨尾矿在内的废弃矿渣等资源变废为宝,达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目标,推动着青岛“无废城市”建设,践行着“两山”理论的时代意义。


凭借园区在固废资源化利用领域的建设成果,青岛领军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获评“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青岛市工业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青岛市雏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并荣获国家生态环境部颁发的“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基地”称号。

002.jpg

聚才引资,拓宽强链富民之路。为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于海平积极投身聚才引智,他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组建了以外籍专业院士和国家“863”项目首席科学家为核心的院士工作站及青岛市固废高质量利用专家工作站,积极与山东大学、济南大学等专业高校形成合作,转化新型绿色建材科技成果。


几年来,院士团队在固废的多层次、全方位消纳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他带领团队共取得了工艺及设备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参编标准5项、组织参与各项研发课题和重大技术指南10余项,并承接省级新旧动能重大专项课题,编制2024年省级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完成固废路基、超性能再生仿石、工业固废制备CP无机矿物生态板、工业矿渣制备高性能掺合料等研发成果的产业落地,多项技术入选青岛市节能低碳重点技术推广目录。


近年来,于海平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主动引入了光伏发电企业、新型环保建材生产企业,在增加当地就业岗位的同时,补充、丰富、强化了产业链,推动形成绿色循环经济链式集群,获得青岛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认可。园区被列入2024年青岛市小企业产业园滚动培育计划,成为培育小企业成长发展的先锋基地。

003.jpg

履职为民,践行社会责任之路。担任政协委员以来,于海平始终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用心写好每年的“委员作业”,为坚守一片青山绿水而不懈努力。他提出的《关于加强高质量循环利用工业固废》《营造绿建产业高地,助力无废城市建设》等提案,观点清晰、思路明确、措施具体,为绿色发展注入了新思路,受到了住建、环保、发改等部门的高度认可。

于海平心系民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教育、关注社区,先后为南墅镇北墅小学及莱西市便民中心捐赠物资。疫情期间,他向莱西南墅镇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诠释企业的责任和担当。